“考古中國”實施200余項考古發掘:探尋文明源流 堅定文化自信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考古發現的重大成就實證了我國百萬年的人類史、一萬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苯陙,國家文物局“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關注中國境內人...
碑志中的“諛墓”風氣
碑志文是我國古代一種重要的應用文體,顯哀榮,盡禮俗,源遠流長,與人的生命結合極為緊密。劉熙《釋名》指出其“本葬時所設”,“臣子追述君父之功美,以書其上,后人...
無字甲骨:不該被忽略的學術富礦
無字甲骨是指新石器時代和商周時期出土且沒有文字信息的龜甲和獸骨! o字甲骨在早期發掘和收藏過程中,人們往往棄之如敝屣,不受重視,導致目前無字甲骨的準確數字...
建立歷史、科技和人文整合的考古學
中國考古學走過了百年歷程,將這一歷程的縱向發展與國際考古學界的發展作一橫向比較,可以發現許多值得深思的現象。雖然當下新材料不斷涌現、學界思想活躍、科技考古蓬...
略談漢代的鳩杖尊老習俗
我國是一個有著悠久的尊老、敬老、養老傳統的國家,古書上記載的歷代養老的禮儀有所不同,有虞氏(舜)舉行燕禮,夏朝時舉行饗禮,殷商舉行食禮,周代三種禮兼而用之。...
中國的“瓷”吸效應如何連接東西?
中國是瓷器的故鄉。起源于近四千年前的中國瓷,自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走出國門,刺激了海外的仿燒之風,帶動了世界各地的瓷器生產與銷售。如今,瓷器依然是世界藝術瑰寶...
中國古代瓷器和制瓷技術在東亞的流布
中國與日本列島、朝鮮半島不僅一衣帶水、隔海相望,而且在古代同屬于儒家文化圈,彼此交流較多,起源于中國的制瓷技術和中國產的瓷器在中國本土以外的生產與使用也最早...
由祭祀到禮制:深化中華文明探源研究的玉器視角
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體學習時指出,對文明起源和形成的探究是一個既復雜又漫長的系統工程,需要把考古探索和文獻研究同自然科學技術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