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是干支歷子月的結束以及丑月的起始,時間在公歷1月5-7日之間,它與大寒、小暑、大暑及處暑一樣,都是表示氣溫冷暖變化的節氣。小寒標志著開始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对铝钇呤蚣狻罚骸笆鹿,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則大矣!痹谖覈蟛糠值貐^,小寒和大寒期間一般都是最冷的時期,“小寒”一過,就進入“出門冰上走”的三九天了。
古人將小寒分為三候:“一候雁北鄉,二候鵲始巢,三候雉始鴝!币馑际钦f因感知到天地間的陽氣回升,大雁開始北遷,喜鵲開始筑巢,雉雞開始鳴叫。
“小寒”的“花信”三候是:“一候梅花,二候山茶花,三候水仙花!庇绕涫敲坊,在臘月迎寒怒放,代表著大自然在寒冬中積蓄力量,走向未來的悅動。
小寒時節是“進補”的最佳時期,但進補并非吃大量的滋補品,要有的放矢。按照傳統中醫理論,滋補分為四類,即補氣、補血、補陰、補陽,需對癥進補。民諺曰:“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冬到懶一懶,多喝藥一碗!倍緫M行晨間慢跑等戶外運動,同時注意保暖工作,不可運動過量,勞累過度。
小寒習俗
探梅
早瘦梅先發,淺苞纖蕊。小寒時臘梅已開,朵朵爭艷,正是踏雪尋梅冬游的好時候。周末約上幾位好友去郊外賞梅,細嗅芬芳,提振精神。
畫圖數九
小寒節氣,時興用“九九消寒圖”來避寒養生。數九計數,書法描紅,既能求得消寒,也算是冬日里一種不錯的消遣冶情的養生方法。
臘祭
“小寒”是臘月的節氣,古人會在十二月份舉行合祀眾神的臘祭,因此把臘祭所在的十二月叫臘月。 “臘者,接也” ,意為新舊交替、辭舊迎新。臘祭為我國古代祭祀習俗之一,遠在先秦時期就已形成!芭D祭”含意取其有三,一是表示不忘記自己及其家族的本源,表達對祖先的崇敬與懷念;二是祭百神,感謝他們一年來為農業所作出的貢獻;三是人們終歲勞苦,此時農事已歇,借此游樂一番。
詩詞里的小寒
小寒食舟中作
【唐】杜甫
佳辰強飯食猶寒,隱幾蕭條帶鹖冠。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霧中看。
娟娟戲蝶過閑幔,片片輕鷗下急湍。
云白山青萬馀里,愁看直北是長安。
小 寒
【唐】元稹
小寒連大呂,歡鵲壘新巢。
拾食尋河曲,銜紫繞樹梢。
霜鷹近北首,雊雉隱叢茅。
莫怪嚴凝切,春冬正月交。
小園獨酌
【宋】陸游
橫林搖落微弄丹,深院蕭條作小寒。
秋氣已高殊可喜,老懷多感自無歡。
鹿初離母斑猶淺,橘乍經霜味尚酸。
小酌一卮幽興足,豈須落佩與頹冠?
邳博里的小寒
東周石編磬,國家一級文物
“小寒連大呂”,小寒節氣的到來,就如同音律中的“大呂”一般,引起了天地之間的律動。古代用音樂的二十四律對應二十四節氣,大呂則對應十二月。這組石編磬出自戴莊鎮九女墩三號墓,一共十三枚,以青灰色石灰巖制作而成,紋理清晰,磨制光潔,造型美觀,形制統一。它們都為曲尺形,倨勾弧度大致相等,有倨孔,磬底弧形,弧曲較小。磬體略顯修長,鼓部稍窄長,股部較寬短;鼓、股大致呈3:2的比例。石磬的歷史非常悠久,在母系氏族社會時期,人們以漁獵為生,勞動之余敲擊石頭,裝扮成各種動物的形象跳舞娛樂。這種敲擊石頭可發出聲音的石頭,逐漸演變為后來的打擊樂器——磬。石磬在商周時期即為重要的禮樂器,也是宮廷雅樂的重要組成部分。
東漢綠釉陶雞
小寒“三候雉始鴝”,即野雞開始鳴叫。邳州市博物館館藏的這只東漢綠釉陶雞,為泥質紅陶制,周身施綠釉。它雞冠高起,脖向前伸,胸部挺起,兩翅膀附貼身上,尾巴上翹,兩腿稍向外開支撐身體,活靈活現,惟妙惟肖。這件綠釉陶雞作為殉葬冥器出現在墓葬中,反映了雞已普遍存在于漢代人的生活中,并且為人們所熟悉和喜愛。
趕快掃描下方二維碼,來參加“小寒”節氣問答吧!